
空腹顿服是什么意思

不少朋友可能对“空腹、餐前、餐中、饭后、睡前、顿服”这些用药术语的具体含义和时间把握不太清楚。作为一位临床医生,我经常遇到患者询问这类问题,今天就来简要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知识。
空腹用药通常涉及几种情况:如果是体检要求的空腹,意味着前一天晚餐保持清淡,避免饮酒或浓茶,次日早晨不吃早餐,少饮水;血糖检测的空腹血糖,则是至少8-10小时未摄入热量后的早晨空腹测量;而药物说明书中的空腹,多指南晨起至早餐前或上一餐后2小时至下一餐前1小时这段时间。大多数情况下,标示空腹服用是指餐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服药。
滋补类药物适合早晨空腹服用,有助于充分吸收。驱虫药物也建议空腹使用,以加速药物进入肠道并保持高浓度快速生效。某些泻盐类药物,为了快速到达肠道并增强溶解度,也需空腹服用。具有泻下作用的中药汤剂同样如此,以加强药效。
餐前服药指的是餐前15至60分钟服用。需要注意的是,餐前不仅指正餐前,食用大量零食或水果后也算作餐后状态。
一些需要在消化道表面形成保护层的胃药,如硫糖铝、枸橼酸铋钾,宜餐前30分钟左右服用,以避开食物干扰。促进胃肠动力的药物和部分抗生素,也推荐餐前15至30分钟服用,以便药物吸收并发挥作用。
餐中服药是指在吃饭过程中服药,例如降糖药二甲双胍、阿卡波糖等,以及消化酶类药物,这样可以伴随食物一起作用,减少不良反应或提高药效。
饭后服药,即餐后15至30分钟后服用,适用于可能对胃黏膜造成刺激的药物,以及需要缓慢起效的药物,便于与食物混合减轻刺激。
睡前服药,通常指睡前30分钟,适用于安眠药、缓泻药等,以及特定治疗哮喘和过敏的药物,有助于利用夜间特定生理周期达到最佳疗效。
“顿服”源自中医,意为一次性快速服下剂量,而在现代医学中,它通常意味着将一天的剂量一次性服用,以期获得最佳治疗效果。
最后,无论是哪种服药时间,都应严格遵照医嘱和药品说明书指导,确保药物发挥最佳效果。